Skip to content

网络层(Internet Layer)

网络层负责为数据包选择合适的路径,并进行路由和转发,实现跨网络的数据传输。它使用 IP 协议来标识主机和路由器,并提供了数据包的传送服务。

网络层的主要功能

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包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传输与转发,其核心功能包括:

  • 路径选择(路由选择):
    根据网络拓扑和路由算法,选择最优路径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转发到目的地址。
  • 数据包转发:
    每个经过网络层的路由器根据目标 IP 地址查找路由表,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设备。
  • 逻辑地址管理:
    提供 IP 地址(逻辑地址)的分配和管理,解决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。
  • 分段与重组:
    当数据包过大时,网络层可能会对其进行分段处理;接收端则负责将这些分段数据重组为原始数据。

IP 协议

IP 协议(Internet Protocol):是网络层的核心协议,主要任务是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送到目的主机。

无连接传输:
IP 协议在传输数据时不建立专门的连接,也不维持状态信息。每个数据包(数据报)都独立传输,采用“尽力而为”的方式,不保证数据包必达、顺序正确或不重复。

优缺点:

  • 优点: 实现简单、开销低,适合大规模互联;
  • 缺点: 不提供传输层面的可靠性,需由上层协议(如 TCP)补充可靠性保障。

子网掩码

子网掩码:是一个 32 位的二进制数,用于区分 IP 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。

  • 划分方法:
    • 子网掩码中连续的 1 表示网络部分,后面的 0 表示主机部分。
    • 例如:子网掩码 255.255.255.0(即二进制 11111111.11111111.11111111.00000000)表示前 24 位为网络号,后 8 位为主机号。
  • 作用:
    通过与 IP 地址按位与运算,可以得到网络地址,从而确定数据包所属的网络,便于路由器进行查找和转发。

ICMP 协议

ICMP 协议(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):是用于在网络设备间传递控制信息和错误报告的协议,属于网络层的一部分。

  • 主要作用:
    • 错误报告: 如目的不可达(Destination Unreachable)、时间超过(Time Exceeded)等信息,帮助诊断网络故障。
    • 网络诊断: 例如使用 ICMP 的回显请求/应答(ping 命令)来检测目标主机是否可达,以及网络延时情况。
  • 示例:
    当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时发现目标主机不可达,它会发送一个 ICMP 错误消息通知源主机,从而帮助上层应用或网络管理员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问题。

NAT(网络地址转换)

NAT(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)是一种将私有网络内部的 IP 地址转换为公共 IP 地址(以及反向转换)的技术。

  • 工作原理:
    • 地址映射: 内部主机发送的数据包经过 NAT 设备时,其源 IP 地址会被替换为公共 IP 地址,同时记录映射关系;当外部数据包返回时,根据记录的映射关系,将目标地址还原成内部主机的 IP 地址。
  • 作用:
    • 节省公共 IP 资源: 多个内部主机可以共享一个公共 IP 地址;
    • 提高安全性: 内部网络结构对外部隐藏,降低直接攻击风险;
    • 简化网络管理: 使内部网络可以自由规划,而无需受公共 IP 地址限制。

Released under the AGPL-3.0 License